变形缝并不是“裂开”的,把梁、板断开在破坏性试验中是可能的,但那绝不是“变形缝”的概念。建筑中的变形缝,是为了保护建筑不受“温度应力--热胀冷缩”、“地震力--构件震动、碰撞”、“不均匀沉降”等作用的影响,而采取的保护性构造措施。变形缝的两侧,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部分,结构构件如梁、板都自成完整的体系。变形缝部位采用柔性连接,如地下室外墙变形缝部位的橡胶(或钢质)止水带、楼板、墙身变形缝处的金属变形缝等,使建筑的功能、空间依然保持完整。变形缝并不是简单地“裂开”。
除了这点,有的人认为后浇带是变形缝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而且,后浇带施工是有环境要求的。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后浇带可以解决沉降差,减小温度收缩,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形成薄弱环节。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分类名称和变形缝的分类名称相似,让人误以为两者是相同的。
伸缩缝在建筑完成后会用金属条处理包起来,这个是为了防止完成后的伸缩设置的。而后浇带在结构完成后期会用高一级的混凝土浇注起来,与主体合为一体的,他是为了防止在结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伸缩设置的。后浇带可适当加大伸缩缝间距,但不宜超过规范限制过多。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
希望这些对您有所帮助。
友情链接Link